1955年3月1日,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,其中的三元面额纸币是我国唯一的三元币。
此币色为淡绿色,长16厘米,宽7.2厘米,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大。正面的两侧各有“叁圆”字样,下面标着的“1953年”(设计的年间),正上方为“中国人民银行”,中间着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,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。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,中间的底纹为黄色,印有汉、维、蒙、藏四种文字的“中国人民银行三元”字样。正面的上下花边和背面的左右花符相对称,一改过去纸币呆板的四边框设计形式。并首次采用了胶版凹凸套印技术,钞纸有实心五角星花纹混水印,采用正背面双凹印刷,版纹深,墨层厚,有较好的防伪功能。
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出现“三元”面额,是因为当时我国正在向苏联全面学习,加上钞票要委托苏联印刷,而当时的苏联货币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,我国便确定了1、2、3、5、10元的币额。后来中苏关系恶化,为防止苏联的经济侵害,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个月内限期收回,到5月15日停止收兑和使用。第二套人民币共使用9年时间,目前存世量极少。